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 韩琦

韩琦[第3页/共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保国利民

韩琦就任朝廷枢要位置,起首碰到的一大困难就是仁宗的建嗣题目。仁宗三个儿子早亡,皇嗣迟迟不决,而从至和三年(1056年)开端,仁宗就经常犯病,一时民气发急,群情纷繁。大臣们接连上疏,死力劝说仁宗早立皇嗣以固底子,当中尤以包拯、范镇言辞诚心,但仁宗并不放在心上。五六年畴昔,到了嘉祐六年(1061年),韩琦再提建储之事,以为“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并与参知政事欧阳修等人再三苦劝,仁宗终究同意立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之子宗实(赐名赵曙)为皇太子。七年玄月,韩琦封仪国公。

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徙知并州(今山西太原)。当时在河东路担负走马接受的寺人廖浩然,为人贪恣,仗势犯警。韩琦上奏,请朝廷将其召回,如不调走,必依法严惩。仁宗只好令廖回京,并行之以鞭刑。并州所辖地区与契丹交界,邻边的天池庙(今山西宁武西南)、阳武寨(今山西原平西北阳武村)等地,被契丹冒占,韩琦派人与契丹头领据理谈判,收回了这些处所,并立石为界。宋初大将潘美镇守河东时,为了制止契丹南下劫夺,号令沿边百姓迁徙本地,导致边塞大片耕地荒废不耕。庆历四年欧阳修奉使河东时,就曾建议消弭代州(今山西代县)、宁化军(今山西宁武西南宁化堡)、岢岚军(今山西岢岚)、火山军(今山西河曲南)沿边之地禁耕令,以减产粮食,供应边防军需,却为军帅明镐所阻。十余年后,韩琦于至和二年(1055年)春再次建议,才得以实施,开垦地步9600顷。至和二年仲春,韩琦以疾自请改知相州。在故乡,制作昼锦堂于州署后园。嘉祐元年(1056年)七月,韩琦被派遣为三司使。八月,拜枢密使。三年六月,韩琦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六年闰八月,迁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 3 岁父母归天,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主,有弘愿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天真曲,学问过人”。天圣五年(1027年),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今属山东)。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景祐元年(1034年)玄月,迁开封府推官。二年十仲春,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三年八月,拜右司谏。韩琦在担负谏官的三年时候内,勇于犯颜切谏,诤言谠议,“凡事有不便,何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奸佞、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特别以宝元元年(1038年)所上《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最为着名。当时灾异频繁产生,流民多量呈现,而当朝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却束手无策,“罕所建明”。韩琦连疏四人庸碌无能,痛陈宋朝八十年承平基业,毫不能“坐付庸臣恣其破坏”,成果四人同日罢免,名闻京华。他还峻厉抨击当时“货赂公行”、“人缘拜托”的社会民风和“幸运日滋,奖惩倒置,法律不能惩有罪,爵禄无以劝建功”的宦海败北风格,建议仁宗先从朝廷内部“减省浮费”、“知名者统统罢之”。名相王曾奖饰他说:“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