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青丝索命惊汴京 包公初断离奇案[第1页/共3页]
白衣女子冷冷地看着她,幽幽地说道:“三年前本日,你带人逼死我姐姐时,可曾想过会有报应?”
老妇人被带到包拯面前,看到地上的尸身,俄然“扑通”一声跪地,吓得浑身颤栗,连连叩首:“青女人饶命啊!老身当年只是受命行事,不是用心害您...求您放过老身吧!”
这时,人群俄然一阵骚动。展昭押着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妇人走了过来,对包拯说道:“大人,此人在现场疯言疯语,行动甚是可疑。”
公孙策赶快递过新茶,轻声安抚道:“老妈妈莫怕,我们只是按照一些线索猜测。三年前柳青儿投井他杀,此事想必与本日死者有关,还请老妈妈照实奉告。”
王朝仓促走进书房,呈上一本泛黄的名册,说道:“大人,查到了。柳青儿确有个孪生mm,名叫柳红袖,自幼在峨眉学艺。”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
话音未落,公孙策疾步走出去,神采仓猝地说:“大人!金铃有新发明!”他展开一张银粉拓印的纸条,递给包拯,“铃内刻着‘乙未年三月廿八’,恰是明日!”
包拯正在桌前专注地批阅公文,忽听内里一阵短促的脚步声。王活力喘吁吁地闯了出去,声音带着几分孔殷:“大...大人!州桥下又发明一具女尸!”
“你随本府同去。”包拯沉声道,接着转头叮咛,“王朝,去请仵作;马汉,盘点前两檀卷宗,本府返来后要看。”
桥下早已围满了百姓,世人交头接耳,群情纷繁。见包拯的肩舆到了,人群主动分开一条路。公孙策正在细心地验尸,看到包拯前来,施礼后低声说道:“大人请看,死者面庞宁静,就仿佛在熟睡一样,但......”他悄悄扒开辟丝,眉头紧皱,“这勒痕入肉三分,并且从陈迹来看,绝非身后所为,定是生前就被这缕青丝紧紧缠住脖颈,直至丧命。”
说罢,她手腕一抖,发丝如灵蛇般敏捷缠向李玉娥的脖颈......
“老丈何事惶恐?”张龙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他。
马汉接着弥补道:“据梨园白叟说,柳红袖武功极高,当年听闻姐姐死讯后,哀思欲绝,曾发誓要为姐姐报仇。大人,此案莫非与她有关?”
“备轿!”包拯判定地拍案而起,大声说道,“本府要亲往勘验!展保护安在?”
“老妈妈,”包拯放缓语气,尽量让本身的声音听起来亲热些,“你方才说的‘青女人’,但是指‘玉堂春’梨园的柳青儿?”
(州桥现场)
(开封府衙内)
包拯蹲下身子,目光在尸身上细心检察。俄然,他目光一凝,眼神中闪过一丝锋利:“公孙先生,你看这个。”说着,他从发丝末端谨慎翼翼地拈起一个芝麻大小的金铃。
“不好!”包拯焦心肠说道,“按此规律,下一个必是当年主谋——礼部侍郎之女李玉娥!展昭,速带人去李府,务必包管李玉娥的安然,将凶手缉拿归案!”
老妇人坐在椅子上,捧着衙役递来的热茶,可手还是不断地颤栗。包拯表示衙役们退下,只留下公孙策在一旁。
赵虎皱起眉头,心中一沉:“又是青丝缠颈?这都第三起了。”他转头看向张龙,神采凝重地说,“快去禀报大人,我在此守着,毫不能让现场被粉碎。”
“梆——梆——”打更的老王头敲着梆子,佝偻着背,慢悠悠地走过州桥。俄然,一阵奇特的香味幽幽飘来,他不由抽了抽鼻子,嘴里嘟囔道:“怪了,这大朝晨的,又不是啥季节,谁在烧香?这味儿还挺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