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章 出使[第1页/共3页]
耶律余睹听了,倒是胸有成竹地一笑,恭声道:“我主万岁,微臣已得了一计护身,此去不但无有凶恶,并且更要与那西门庆的新国缔结联盟而归!”
西门庆传闻辽国派来了和好求盟的使臣,面色稳定,心中已是大喜。再传闻这位使臣不是别人,恰是汗青上赫赫驰名的耶律余睹,西门庆不由得仰天长叹。
耶律余睹听了,更动了猎奇之心,又问道:“鄙人克日传闻,梁山与明教组建起了甚么中华联邦,两边划长江而治。但常言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一江怎纳二龙?一个国度有了两个天子后,决策者究竟为何人?如何能不起争论?还望先生有以教我。”
且说使者入南境,又见公子会北臣。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化。
接到了阚悦与耶律余睹,梁中书仓猝上前见礼。他也是宋朝有真才实学的文士,一番妙语如珠,早耸动了耶律余睹,不由得他不在心中悄悄赞叹:“南朝人物,何如此之盛也?”
一起南行,早到了大名府,梁中书领大刀贵显、天王李成,离城三十里驱逐。当然,梁中书是名流心性,他闻听阚悦天下绝对的名头久矣,只恨不得一见,本日阚悦阚先生过境,天然没有失之交臂的事理,是以早早就等待在十里亭,延颈鹤望――如果那辽国使者曲解了这一番昌大的目标工具,那也由得他去,梁中书才不会与之解释。
禀承西门庆不卑不亢的欢迎目标,阚悦对上耶律余睹时,既不决计冷酷,也不主动凑趣,只是有理有节,率性而为。言语之间,反倒是耶律余睹震惊于阚悦赅博的学问,寂然起敬之下问道:“先生仙乡那边?”
等耶律余睹一到,当下两边交代,阚悦遵循事前拿到的使臣名单,将辽国使节团职员一一查对无误后,当即笑容相迎,引领耶律余睹一行人往南而行。
过了白沟就是瓦桥关,属于梁中书治下的河北境。耶律余睹早已派人知会了瓦桥关守将,一听事关严峻,守将关守将不敢怠慢,又传在到了梁中书案头,梁中书见了,也不敢自专,派人飞马给西门庆送信。
是以耶律余睹来到瓦桥关的时候,西门庆派出的伴随使者阚悦已经恭候多时了。阚悦本来在主持东京开封府租界的事情,但听到这干系两国交际的盛事,如何还能放心再闲坐于衙门当中?西门庆一招之下,他便是推云掣电般而来,领了西门庆之命后,兴冲冲先往瓦桥关,等着驱逐辽国使者耶律余睹。
实在,辽国实施汉化,成绩也是蔚为大观,汉学鼎盛一时,乃至于北宋使臣与辽国使臣相互应对时,北宋使臣常常屈居下风,真真是门生赛过了教员,令多少宋人扼腕感喟,引觉得耻。只是到了耶律延禧这一朝,当天子的喜好打猎走马,讨厌读书,上所好下必效之,因而辽国汉学大衰。学如顺水行舟,不进则退之下,比起现在的中原,就显得高山仰止了。
不过耶律延禧接下来的话又让众大臣内心略微挽回了一些温度――“余都姑,这南朝出使一任,却不是顽的!若那吴用真是西门庆派到我大辽作怪的前锋,卿这一去,等因而往大虫窝里走一遭儿!依某家说,卿还是不要亲身前去,只选几个邃密鬼聪明虫,也就是了!”
辽主和众臣听了,皆不开口地喝采:“好计!好计!”萧奉先在中间听着看着,又是挟恨,又是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