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章 南北俱起[第1页/共4页]
梁师成闻言不由得嘲笑起来。他虽是寺人,但近年来权势日涨,朝中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相,而称梁师成为隐相,可见其对朝政的影响力为何如。
决定弹压方腊叛逆后,徽宗派寺人谭稹在京畿路凑了八万多九万禁、厢军,号称十万,往江南稳定局势。
倒不是江南百姓过分于心狠手辣,而是赃官贪吏常日里作歹多端,此时应有此报,天理知之,亦不为罪。何况,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姑苏城中被俘的官员里有休宁县的知县麹嗣复,这位麹知县是位死脑筋兼硬骨头,叛逆兵捉了他,想要他投降,麹知县却骂不断口,只说:“何不速杀我?”
谭稹驾临江南后,见到叛逆兵铺天盖地而来,吓得他头皮发麻,从速收缩兵力以自保,每天延颈鹤望,等着自家的老下属童贯领西兵到来——西兵都是关右河东的汉蕃兵,彪悍啊!他们来了日子可就有盼了。
他们三个一起谈笑着走了,只留下侯蒙一人呆立在那边,心丧意沮,气乱神疲。这恰是:
蔡京等一听——侯大人你狠啊!内库是官家的小金库,你穷疯了竟敢把主张打官家内库里去?!
离御书房远了,侯蒙这才揪了蔡京道:“太师,官家何意?”
当然,谭稹的文书上不会说麹嗣复是本身送货上门的,他还想捞那二十万贯的赏钱呢!谭寺人以美好的文辞,在上表中大肆衬着本身如何引兵与方腊叛贼血战,如何九死平生,如何机遇偶合,如何捉了官家悔恨的背叛,某某将官,如何勤奋,某某小兵,又如何得力……洋洋洒洒,更新了好几万字。
一时候,蔡京三人都细心打量徽宗色彩,如果官家逆鳞被触后怒发冲冠,想把侯蒙老儿拾掇了,他们必须得好言开解几句,把老侯保下来——倒不是侯蒙跟他们几个有友情,正相反,这老儿素不是他们一党,属于老而不死是为贼的人物。但是——现在这个风头火势,户部就是一烫手山芋,侯蒙如果倒了,万一官家让自家接办,那可就倒了八辈子血霉了,倒不如让老侯头在位子上熬着,甚么时候熬死,甚么时候算了。
此时听到侯蒙说老百姓要反,他第一个便心头不喜,当下傲然道:“我大宋国富民强,甲于天下,莫说再把税翻两番,便是翻十番,翻百番,也只是反掌之易!只是那些刁民可爱,国度费气败力养着他们,值此用人之际,他们不思报效,反来抱怨,计算税多税少,一个个都该死打杀!侯大人尽管加税,若真有刁民冒头,放着我们京畿道上十数万虎伥,还怕清算不了他们?大不了多建些训戒中间,哪个敢有牢骚,抓了出来,无期训戒!哈哈哈!将明啊!我这主张如何?”
万岁短折因万税,独才垮台为独裁。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化。
户部人的眸子子都红了,这时管你糖寺人还是醋寺人,谁要从我大户部毬上割筋俺们就跟谁冒死!因而户部的官儿们不要本钱一样给官家上书,说麹知县是国度的良臣忠臣,是受了奸人的谗谄……
谁知眼望旗号不至,耳入耳来的倒是坏动静——朝廷堂堂的武信军节度使、寺人的光辉代表、太尉童贯童太人,竟然步了太尉高俅高大人的后尘,在永兴军路华州少华山中了梁山西门庆的埋伏,西军大队全军淹没。西门庆失势不饶人,干脆连永兴军路的治所京兆府都兵不血刃地取了下来,京兆府多年积储被梁山草寇搬取一空,童贯大人、京兆府知府魏稳大人、鄜延经略安抚使刘延庆、鄜延兵马都监刘光世等一千多大大小小的朝廷命官在京兆府闹市口被斩,头悬太白旗,树于四下里城门,来往刁民见了,民气大快,唯有义民无不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