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2页/共3页]
吴尉文一愣,当即明白了儿媳话意,浅笑道:“爸正在停止南巡筹办,快在秋后解缆,晚在明春可行。”
“夫人差矣!”吴尉文严厉当真地说,“恩爱伉俪,白头偕老,乃人生大福大幸。朝情夕移、见异思迁、贪美色忘道义的男人,能成大器者寥寥,究其因,乃心猿意马,情不埋头之过。二弟三弟四弟妻妾成群,整天争风妒忌,胶葛于噜苏,闹得鸡犬不宁,你说,是祸是福?”
吴尉文笑道:“景有百般好,景景皆分歧,瘦西湖与杭州西湖各有千秋,好坏难由人定。”
吴尉文的先人,客籍江苏常州,其先祖在大唐时曾在泾阳为官,去官归隐前,几经踏勘,选下了安吴堡一块风水福地建宅立业,把家眷从江苏常州迁入三秦。为保吴氏后辈永久安宁,便把宅地定名安吴,后经历代子孙不竭尽力,时至清朝初期,吴氏家属人丁逐代繁衍,奇迹逐步畅旺发财,三百年日月更迭后,到吴尉文主政安吴堡时,吴氏此一支衍化成五支。
姑苏至杭州运河水道多年未疏浚,航道淤积严峻,船行速率便慢了很多,为打发船上孤单,很少在人前拨弦弄琴的吴尉文,竟然坐到了琴台前说:“为夫操琴,夫人来一段《藏舟》如何?”
吴尉文苦笑说:“老姐呀,我已不是三四十岁的后生啦!”
渭北地区内,士农工商,仁人志士,乡贤豪绅,贩夫走狗,武师侠客,僧侣道人,三教九流,七十二行,谈到吴尉文时,尊敬者多,鄙夷者少。
吴尉文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之以是高大,启事颇多,此中首要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粪土官衔爵位,弃官于安吴堡外。其父在时官拜议叙布政使,享三品之尊,穿黄马褂,曾为其争得四品府台之职,不料,吴尉文跪在其父面前,力辞道:“父亲若不以安吴堡长治久安为重,甘让吴氏家属堕入群龙无首、自生自灭中,孩儿就照顾家眷走顿时任,背井离乡,移根他土。若为安吴堡百年大计着想,就让儿守一方热土,固安吴基业,务灿烂吴氏门庭之实,待到安吴富甲一方时,吴氏子孙定将人才辈出,科考为官定驳诘事。儿以是如此决定,父亲大民气知肚明,今父亲五子中,能保祖宗基业久固之人非儿莫属,父亲若让儿离家为官,结果不说自明,儿请父亲三思定夺。”
安吴堡吴氏三百余年的汗青中,有近百年为商的记录。最大的财产有两宗:一是盐,二是茶的运营权。吴尉文抱着“腰缠万贯下扬州,南柯一梦富敌国”的抱负,接办父亲在扬州开设的裕隆全商号和设在泾阳的裕兴重商号后,颠末拼搏,发了家,光了宗,耀了祖。
以妻为荣为傲的吴尉文,为感激苏玉莲为己生儿育女之劳,决定带她走一趟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