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季风吹拂下的土地[第4页/共5页]
“我们做了一些大略的统计,在1621年至1630年,葡萄牙人运到东亚市场的白银约莫是4.4吨,荷兰人运到13吨,英国人运到8吨,西班牙人23吨,而日本则是130吨。”
林同文笑道:“但愿产业司能在产量上给我们带来好动静。”
印度苏拉特和科罗曼特尔加在一起,约莫每年能消耗60吨香料。
听到陶瓷,很多人都笑了,勒内.阿勒芒说道:“陶瓷不是你们中国人的传统刚强吗?”
“以是我们要接收经验。军队是我们的依仗,但我们不能醉心于利用武力。我们还是要让与我们合作的朋友们都能赢利。”陈守序减轻了语气,“比之前更赢利。我们该当以自在贸易保护者的身份展现在亚洲舞台上。”
陈守序道:“事情要一步步来,我们得把每步事情都做踏实。金城的防备工事完工,我们就会向外推动。”
自在贸易的庇护者,对方才离开海盗身份不久的人是个新奇名词。看着大家如有所思的模样,这个话题太大了,他们还要消化一段时候。
以现在的局势来讲,贸易毫无疑问是华人的上风项目,对于将舰队的军事力量和华人海上的贸易权势相连络带来的好处,舰队的人还是根基能了解。
勃固在被东吁征服之前,每年也能出口数千吨。但在风下之地,最大的大米出口商是东爪哇的马打蓝,他们每年能输出2万吨到3万吨的大米。光是马六甲,曾经每年都要采取15000吨爪哇大米。”
林同文的身边也站着一个同声翻译,卖力将他的讲授翻译成多数人能听懂的说话。
军官们很吃惊,“就凭东南亚那些船?”
荷兰和葡萄牙则是贸易商的性子比较较着,他们有一些白银,但不太多,首要处置的是在各港口间供应贸易办事。
陈守序摆摆手,“郑一官的题目,我们今后再说。明天不提了。”
林同文点点头:“铅、铜都是首要的货币和武备物质,利润也比较高。本地能大范围出产铅的只要暹罗和安南郑主,具有大铜矿的则只要郑主。东印度群岛有一些铜矿,但对本地国度来讲开采本钱很高,在来自日本、中国和欧洲产品的合作下,没有保存的才气。”
陈守序点头道:“科林伍德舰长说的很好。林部长,请持续。”
“我们做了一个香料和胡椒买卖量的表格。除了望加锡的渠道,荷兰人大抵能节制香料买卖。
林同文:“阿勒芒舰长的了解没有题目,中国陶瓷的事情我们会放到中国贸易那一章持续切磋。我现在说的是东南亚陶瓷。中国的瓷器必定是天下上最好的,但他们的代价也不菲。不管在哪个国度,中国瓷器都不是浅显人能随便买的消耗品。”
陈守序手指小扣桌面,“欧洲人的到来窜改了这统统。”
林同文持续道:“最后是锡、铅、铜。锡首要就产自我们四周,轰隆和吉打都是产锡国。金城四周也发明了锡,不过还没有大范围开采,目前也在我们实际节制区以外。锡矿是利润极高的买卖,我建议尽快投入出产开辟。”